北京大学无机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94年,此后经教育部批准,于1996年成立材料化学系,完善了论文园地体系。随着北大科研和教学管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本学科点又将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化学研究中心、材料化学系等机构进一步整合,于2002年成立了新的无机化学研究所。
无机化学研究所现有教师29人,其中教授13人、特聘研究员2人,副教授11人、高级工程师2人,讲师1人,包括中科院院士4名(徐光宪、黎乐民、黄春辉和高松教授),长江特聘教授2名(严纯华、高松),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严纯华),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严纯华,1996年;林建华,1997年;高松,2006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严纯华、林建华、高松和李星国)。现有教师中博士生导师19名;博士学位拥有者24名,占81%;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共有20名,占教师总数的65%。形成了一支以优秀中青年学者为骨干、老中青教师梯队较为合理的学术队伍,呈现出团结合作、努力创新的发展态势。研究人员主持完成了包括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和863项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创新群体项目等各类项目30余项。
无机所的研究人员近5年来,在国内外SCI收录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7项,获得授权专利20项。在此期间,徐光宪院士获200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其他人员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分析测试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此外,学术骨干还获得了包括何梁何利科技成就奖和科技进步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奖等国内重要奖励科研共7项,还获得了日本材料技术研究协会颁发给外国人的特别奖及通用汽车中国科技成就奖各1项。
本所的研究内容紧紧围绕无机和稀土化学的核心问题,面向我国科技和产业发展目标与需求,主要从事稀土材料化学、无机纳米材料化学和固体材料化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致力于稀土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新型稀土光、电、磁等功能材料及相关典型无机材料的合成方法、结构和性能,以及相应的理论方法和材料设计问题。
本所的研究方向主要涉及配位化学与分子基功能材料、固体无机化学与功能材料、物理无机化学与分子设计、稀土分离化学及技术、稀土纳米材料化学、无机碳簇和碳纳米管化学等,具体研究内容是将无机配位化学、无机固体化学、物理无机化学和稀土化学等基础学科与分子基功能材料及器件、无机固体功能材料、纳米材料和团簇化学、以及材料设计方法和理论等前沿领域相结合,着重研究稀土分子基、纳米及介观体系和无机固体体系的光、电、磁材料的控制合成方法、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无机及其复合材料在分子、团簇、纳米、介观、薄膜和固体等多种凝聚态、多尺度下的功能机理及调控规律,揭示相关化合物、复合物材料的性质机理,指导新材料和新器件的开发。
在教学方面,我所承担了全校(包括医学部八年制学生)的普通化学和无机化学的理论和实验课教学任务,并取得了优秀成绩,获得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和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还分别荣获北京市精品课和国家级精品课奖励各1项。